带个蜜糖1 发表于 2017-10-2 00:21:49

洱海四大名阁之一,天镜阁

天镜阁坐落在洱海东岸、金梭岛北面的罗荃半岛之上。这个半岛是玉案山向南延伸的余脉。南诏晚期,这里曾经是洱海边庄严肃穆的佛教胜地,知道现在,这里还流传着许多富有神秘色彩的密宗神话。       
      据史料记载,罗荃半岛上在南诏时就修建了成三足鼎立的一寺一阁和一塔。寺就是罗荃寺,塔叫罗荃塔,阁就是观音阁。传说,古时候有个恶魔罗刹霸占了大理坝子,专吃人脑和人眼。后来罗刹虽被观音降服,但是他的一众喽啰还藏在洱海东岸的崖洞里,兴风作浪,经常掀翻来往船只。有位叫道安的神僧在半岛上建起罗荃寺,从此风平浪静,因此寺里的僧人都称他为“罗荃法师”。罗荃法师神通广大,念几句咒语,就能把太阳拴在天上三天三夜不落。罗荃寺1200多年寺名未变,这在大理地区可谓绝无仅有。南诏时期,这里因罗荃建寺而成为著名的佛教圣地,僧众八百居八大寺院,盛极一时。据名人笔记载,罗荃寺与崇圣寺、无为寺、华藏寺并称为四大寺。当时的罗荃寺专门精诸秘法,司诸法事。南诏、大理国时期,罗荃寺一直是极有影响的密宗佛寺,大理国第九代国王段素贞退位为僧后曾居罗荃寺八年。后来罗荃寺在明永乐年初失火被焚,后来村民捐资修建的罗荃寺大殿,规模已经远不如当年了。这里还是鸡足山的“前站寺”,民国虚云和尚曾在此讲过经。       
         罗荃塔为2010年恢复重修,保留了原塔“四方密檐”、“无顶”两个重要特点,圆形基座含“外圆内方”之意,塔总高42.9M,圆形基座直径23M,高6M,塔身6.6×6.6M,高36.9M,共16级檐口,塔身内共12层,层高3.2M左右,内装有电梯和两排楼梯,可直通塔顶。塔建于什么年代,为什么无顶,这是罗荃塔的两个“谜”。
         观音阁,因地势十分险要,有“山环吞海,澄然如镜”的景色,也叫天镜阁。昆明大观楼长联中“汉习楼船”的典故就出自这里。元代有位宣慰使(负责传送政令的官员)叫李京的游天镜阁后写下了“银山殿阁天中见,黑水帆墙镜里过”的名句。天镜阁是过去洱海四大名阁之一。这四大名阁,除天镜阁之外,在洱海西岸才村的叫浩然阁,在洱海南岸团山的叫珠海阁,在洱海北岸江尾的叫水月阁。四阁遥相呼应,构成洱海一条完整的风景线。天镜阁毁于明朝初年,后在近年修复。       
      天镜阁不远处的海上有一块暗礁,民间称它为“定海桩”。汉代的司马相如曾说,“此水可当兵十万,昔人空有客三千”,用以形容洱海的天险,是阻挡外敌入侵大理的第一道防线。正因为如此,南诏王阁罗凤的太子凤伽异才让人在石头上刻了“国门在此”四个大字。这块礁石也是白族民间传说《望夫云》中的石骡子。传说,南诏公主与猎人相恋,后私奔到苍山玉局峰顶上,南诏王于是请来国师罗荃法师,商议对策。罗荃法师使法术降下暴雪,想逼这对情人下山。猎人为了御寒,飞到罗荃寺盗取八宝袈裟,结果被法师打入洱海变成了石骡子。公主则最终被冻死在了苍山,死后精气化成望夫云,常在苍山玉局峰顶出现,每到出现的时刻,洱海就会掀起狂风恶浪,人们说这是公主为了吹开洱海水,去见一面自己的情人。
      1996年,有关部门在罗圈塔的遗址前重建了雄伟的天镜阁,重现当年天镜阁和罗荃塔的景观。这座新建的阁楼,共三层,高22米,具有原先天镜阁和罗荃塔登高远眺的宽阔视野。游客从洱海游艇登岸,然后拾级而上,经观音阁、石坊、小亭,即可到达天镜阁前。阁顶檐口悬挂有黑底金字匾,上书的“天镜阁”三字出自我国现代著名书法家李铎之手;第一层栏柱上悬挂有著名书画家钱君陶录自李京诗句的楹联。这座阁,已非历史上的天镜阁所能比拟了。       
      古人留下许多吟咏天镜阁的诗篇,名句不少,如“槛外千峰插海波“,”更上一层天欲近“,”水围三面照苍穹”,“海绵扔开镜里天”,“西望银苍如画稿”等等。1961年郭沫若还到此并留下诗句“洱海真如海,罗荃塔尚存,石骡何处是,遥见望夫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洱海四大名阁之一,天镜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