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雨夜》发布 讲述大理剑川民族文化故事
云南网讯(记者刘畅)8月29日,大理剑川县民族文化推介会暨长篇小说《雨夜》发布会在云南民族博物馆举行,来自全省社会各界人士三百多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本次会议由云南省民族企业发展促进会与云南民族博物馆共同主办,由云南诺苏农业种植公司与昆明罗婺文化传播公司共同承办。这也是省内第一次由社会团体主办的旨在推广县域民族文化的会议。
剑川县副县长普丽硅代表县委县政府对与会嘉宾表示感谢,并向大家介绍剑川、推荐了剑川的民族文化产业。
普丽硅在推介会上介绍道,剑川是大理州连接丽江和怒江、通向香格里拉、走进川藏的门户,位于“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南端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南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6.14%,其中白族人口占90.16%,是全国白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份。
剑川也是云南文明之源,曾入选200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海门口文化遗址,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水滨“干栏式”建筑聚落遗址。而开凿于晚唐的石钟山石窟于1961年同北京故宫、敦煌莫高窟等一起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南诏大理国时期石窟艺术的孤例,被金庸先生誉为“南天瑰宝”。
剑川还是中国木雕之乡,其木雕历史悠久,工艺精湛,1996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木雕艺术之乡”,2009年被中国家具协会授予“中国民族木雕家具产业基地”,2011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作为白族人口占比90.16%的剑川还是白族文化宝库,是白族原乡,更是白族文化积淀最深厚、传承最古老、分布最集中、特点最鲜明的地区,被誉为“白族文化聚宝盆”,是云南三大“文献名邦”之一。
普丽硅表示,剑川拥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厚重的人文历史,但缺乏更有效的传播途径,外界对剑川的名胜古迹和名优特产知之较少,目前仍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滇西边境山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片区县和云南省革命老区县。为了让剑川的民族文化瑰宝更多的展示给大家,为了更好更快的推广剑川的民族文化产业和高原特色产业,会议邀请了20多位省内异地商会代表,50多位企业家参与,并将剑川县内民族企业汇编成册,做了非常有效的推广。
此次长篇小说《雨夜》发布会的作者刘晓标,同样也是剑川人。刘晓标介绍,《雨夜》讲的是剑川故事,颂的是剑川人,相信通过小说《雨夜》的发布,能使更多人了解剑川、走进剑川。据了解,《雨夜》讲述的是发生在剑川的故事,小说主人翁命运多舛,可依然保持本性,无论在多么艰难困苦的环境之下,依然坚持医生骨子里的那份悬壶济世、仁者爱人的医者大德,是一部光明与黑暗际会,希望与绝望对决的恢弘力作。
民促会秘书长白兴发介绍说,本次活动是推动云南民族文化和县域经济的一个开始,今后,民促会将不停的与各县级政府合作,利用民促会丰富的企业资源和庞大的渠道,为推广云南民族文化和地方特色产业做出不懈努力。
据了解,云南省民族企业发展促进会由省内个民族企业家组成,自成立之初,便以弘扬发展民族文化为己任,推动云南民族企业与外界的沟通。曾成功举办《法国西南-云南省农业产业推介会》,邀请法国阿基坦大区议会副主席雷诺先生及法国驻西南总领事满碧滟女士出席,积极推动了双方企业家的交流与合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