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gbhbbs 发表于 2012-8-25 23:34:12

鹤庆县文化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古城始建于明朝,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民风古朴,四季如春气候宜人。古城内有很多文物建筑,建于明正德九年的云鹤楼与创建于元代的文庙大成殿:以其造型雄伟壮观而闻名遐迩。当年徐霞客到此游览,有文赞曰:“文庙宏整,甲于滇中”。此外,南大街、府门街、鹤阳路主要的几条街道,都是典型的白族传统建筑群,巧夺天工的雕梁画栋,栩栩如生的水墨字画,把白族民居建筑群点缀得更加古朴、典雅、壮丽。屹立于古城•以西的红军长征过鹤庆纪念碑,南靠黄龙潭景区,北连西龙潭景区,构成了一道绚丽的绿色屏障,红色的旅游胜地。云鹤楼、仙鹤雕塑、红军长征纪念碑相映生辉,构成了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和令人留连忘返的旅游景点。
       鹤庆古城--鹤阳镇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保留中原传统文化比较完整,并与民族文化相融比较好的古城.古城文化底蕴深厚,具体表现在城市布局、寺庙和宗祠、传统民居四合院、寺庙民居的楹联,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古城民俗文化中不仅保存传承儒家传统民俗,还与白族、彝族文化相融合.
关键词:鹤庆古城;鹤阳镇;文化底蕴;文化融合
    鹤庆县在被定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试点以来,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县文化体制改革完成了阶段性任务,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据统计,2004年鹤庆县从事文化产业发展的国营企业有3家,集体企业有1家,民营企业10家,个体经营户938户,从业人员5287人,文化产业总收入7405.11万元,文化产业收入约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8.31%。
   

    吃透县情,制定实施意见。进一步摸清全县文化产业发展的情况,确定重点和难点,拟定发展思路和对策,鹤庆县提出了建设三大
基地(即旅游商品集散地、民族手工艺品加工地、高原户外体育运动训练基地)和发展四大产业(即文化旅游业、高中教育业、文娱演艺业、有线电视产业)的文化产业发展思路。
   
    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取得新成效。鹤庆县委、政府引进了云南盛兴集团投资开发新华村,从而带动鹤庆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目前
新华村的景区景点建设已全面推进。盛兴集团将在新华村投资2.67亿元人民币,打造出镶嵌在滇西北(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旅游黄金线上的又一国家AAAA级文化旅游精品景区、中国民族工艺之乡———鹤庆新华白族文化旅游村。

    通过景区景点建设,全面提升了旅游档次,把新华村建成东南亚最大的民族手工艺品生产交易基地,集中展示以盛兴集团投资开发鹤庆白族为代表的优秀白族文化及智慧的大观园,从而带动全县文化旅游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以新华村民间工艺品加工为主的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民间工艺品加工销售收入增加。2004年末,新华村有工艺品加工户787户,全年加工工艺品收入1845万元,赵屯有瓦猫生产户10户,生产瓦猫销售收入10万元。
   
    教育改革和发展亮点频现。中考成绩居大理州之首,全县报考考生2848人,成绩在600分以上的考生达226人,考生总平
均分481.8分,全科及格率达50.3%。鹤庆县高考蝉联全州七连冠,2004年891名考生参加高考,753人上线,上线率达84.51%。高中教育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计划内普高招生750人,扩招106人,全县有1430个毕业生升入普高和职高,占中考总人数的50.2%。
   
    成功举办了“中国鹤庆茶马古道文化旅游节”,实现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双赢格局。并在文化旅游节期间,举行了企业文
化和经贸洽谈会。洽谈会上,鹤庆县政府与德宏州硅业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投资2500万元的正式协议;与上海双达非金属材料有限公司签订了8000万元的高岭土勘探、开采及加工项目的意向协议;与神农集团云南大力生饲料有限公司签订了450万元的猪肉制品加工项目的意向协议;与洱源永林汽车运输公司签订了投资248万元的三锅桩电站建设项目的意向协议,为发展县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2004年,全县先后投资400多万元,完成了草海镇文化广场、县城茶马古道文化广场、松桂宣
传文化中心等一批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并投入使用。同时,高原体育户外运动基地项目、县级宣传文化中心等一批项目正在争取立项建设。
   
    加强了文化环境布置工作。按照州委宣传部的统一部署,鹤庆县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意见,对星级宾馆、酒店和新华旅游景点
加强了文化环境布置和文化氛围营造。除了主要建筑物按照白族民居彩画外,新添置了木刻对联8副,横幅8额,名人书画、风光图片605幅,盆景500余盆,雕塑1座,绿化面积46540平方米。在新华村石寨子广场、鹤庆宾馆、锦鑫酒店营造了浓郁的白族文化氛围。
   
   [李灿梅]
    鹤庆县积极实施“工业强县”战略
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是我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2005年全县主要工业产品产量预期目标是:锰矿石13万吨、铁合金25000吨、发电量3.5—4亿度、黄金625公斤、铁精粉20万吨、生铁2.5万吨、石材25万平方米、原煤10万吨、白糖18000吨。围绕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突破8亿元的目标,要求各级各部门继续把工业摆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围绕优化结构、扩大总量、提高质量的目标,推动产业优化升级。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加快漾弓江流域水电资源梯级开发力度,确保腰江、燕子崖和燕子崖二期工程三座电站6月底投产发电,开工建设六合电站,力争全县水电装机容量达7.5万千瓦以上。

    二是加快矿冶业发展,巩固老工业区,积极发展县城工业小区、松桂煤炭、中江硅锰和西邑非金属矿藏新工业片区。

    三是支持北衙矿区加快金矿露采剥离设计及开工前准备工作,争取在下半年实施金矿露采剥离,年内使黄金、铁矿选冶有大幅度增长。

    四是扶持鹤庆锰业公司加快矿山2490中段开拓和危及矿山探矿项目的实施,整合锰业公司、猴子坡锰矿矿石与冶炼资源,增加采矿冶炼综合效益。

    五是继续从电力、资金、运力、能源供应等方面扶持工业发展。

    六是努力创造条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促成4000绪白厂丝生产、30万吨水泥熟窑生产线、百条冷鲜肉加工、水洗高岭土和膨润土、生铁烧结、黑金花石材开采等项目投资建设。
</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鹤庆县文化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