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脱贫攻坚风正劲足
脱贫攻坚战,号角嘹亮,军令威严。如何打赢这场没有退路、没有硝烟的战争?国家级贫困县、滇西边境山区连片特困县永平,直面贫困,讲政治、讲纪律、讲本领、讲良心,直面难题,融进去、干起来、实起来、严起来,全县脱贫攻坚蹄疾步稳风正劲足。融进去——重要紧急的事用心做
“脱贫攻坚是政治任务,千万懈怠不得、马虎不得、拖延不得。”“做事情要正确区分重要和紧急的关系,要把重要紧急的事放到第一位、用心做、马上做。”每到一个贫困村、一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永平县委领导总是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提振工作队员的精气神。
“有些过去做事风风火火,不待扬鞭奋自蹄的干部,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却有点‘蔫’。”揭幕战中,有人如此感慨。对此,永平县委态度坚决,“谁的心思在扶贫,组织部门就关心谁,宣传部门就宣传谁;谁的心思不在扶贫,纪检监察部门就‘关心’谁,宣传部门就曝光谁。”
“这么重要而紧急的事都做不好,不是摘‘乌纱帽’,而是要砸饭碗的,我们没有退路,只有干到问心无愧。”历经思想碰撞的县乡村三级干部,纷纷投身脱贫攻坚前沿阵地。
沉下来——找出最穷贫困户
决战脱贫攻坚,贵在精准。唯有精准,才能因户施法;唯有精准,才能因村施策;唯有精准,才能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户,真扶贫、扶真贫。
4251名结对帮扶干部,如同一部部“火控雷达”,锁定“扶持谁”,沉在农家,看收入、看住房、看家庭财产、看家庭成员结构、看生产生活条件,并秉持“有机动车的不录、有新建住房的不录、有城镇商品房的不录、有公职人员的不录、有较大实体产业的不录”和“有重病人的优先、有重度残疾的优先、有在校学生的优先、无壮劳力的优先、住危房的优先、重灾户优先”的“五不录”“六优先”原则,按照内部评议、党员评议、村民评议和村委会初定、村民代表议定、乡镇审定、县确定的“三评四定”程序认定贫困对象,保证脱贫对象“一个不多一个不少”。
干起来——把战车开到目的地
脱贫攻坚战场在偏远山区,交通落后,信息闭塞,条件十分艰苦。面对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许多乡镇和驻村工作队感慨无从突破。
永平县委果断变阵,调整充实脱贫攻坚指挥中心,打响发令枪,对7个乡镇脱贫攻坚工作展开阵地战进攻,总结出具有永平特色的脱贫攻坚“战法”:一线指挥协调、一线督促检查、一线解决矛盾、一线解答政策、一线推进工作。
全县脱贫攻坚实现大逆转:工作氛围由“哑炮”变成了“冲天炮”,工作速度由“拖拉机”变成了“战斗机”。 实起来——脱层皮也要摘穷帽
“感觉身上的担子一下子重了许多,也觉得以前做得的确有点差劲。”一位工作队员坦率直言。他说,龙街是永平县2016年在全州退出贫困乡镇的第一个乡镇,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而羊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气温高,风大灰尘多,一下雨就泥滑路烂,但平均年龄50.8岁的县脱贫攻坚指挥中心工程技术组,随叫随到或不请自来。我年纪轻轻还怕什么苦、怕什么累,脱层皮去摘穷帽子是应该的。
心态决定状态,状态决定作为。各乡镇党委政府、县级各部门横下了一条心,变道超车,耕好“责任田”,种好“示范田”。
北斗采取挂牌到户督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水泄制定脱贫攻坚快速行动计划,厂街实行重奖重惩促脱贫,博南突出基础设施推动脱贫,龙门着力打造龙头企业带动产业脱贫模式,杉阳规划建设“一园八区”,龙街定目标、定人员、定措施、定责任、定奖惩“五定”责任制,并上报县纪委、县监察局主动请求督查问责,着力构筑“一带、两区、三基地”的产业发展格局。
严起来——问题倒逼狠抓落实
两年时间,全面解决457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5447人的贫困问题,意味着每年要减贫2289户7724人,每月要减贫191户644人,每天要减贫7户22人。
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永平“挂图作战”,推出“任务清单”“工作清单”“进展清单”“问题清单”,倒逼脱贫攻坚。
在铁的纪律约束下,全县脱贫攻坚战打得有点、有面、有章法。“企业+基地+科技+合作社+贫困农户+扶贫贷款”的产业模式雏形初现;“上下联动+整合统筹+目标倒逼+精准培训+鼓励创业”五位一体的技能扶贫新模式亮相登场;首批7.8亿元易地扶贫搬迁贷款已获得农发行批准,其中3亿元已存入账户、1.97亿元已拨付到乡镇。
大理日报 特约记者 杨福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