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边 发表于 2016-4-14 23:57:59

【原创】大理慢时光:走白族人家看周城扎染

  http://photocdn.sohu.com/20150120/mp699425_1421732401662_1_th.jpeg
  久闻大理周城村扎染历史悠久,而且都是家庭手工作坊式的传承,对这样的具民族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一直心心念念不已,终于来了!咱这就走进大理的白族人家,去体验他们的平常生活吧。
  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咱这是从自己呆腻的地方,跑人家呆腻的地方来了。
  走进白族院子,迎面就是一片片染就的以蓝底白花为主的各色布料,晾晒在阳光下。
  http://sucimg.itc.cn/sblog/84f3ee3633a705eb72d881602fd788d9
  传统的白族人家建筑,院落安静,采光很好,院子里种满各种树木花草,房檐廊下墙面都是白底蓝花的图案。
  http://sucimg.itc.cn/sblog/e8d3a738fd3184127b65520fd9cea2e5
  屋檐下挂着的一串串玉米,也叫苞谷。浓浓的生活气息,温暖又亲切。
  http://sucimg.itc.cn/sblog/73a5ab5d492b54bc7a2219ade647c8f7
  院子里,主人陪着孩子们在玩耍,小女孩的大眼睛明亮清澈,美羊羊的玩偶也是她的最爱。
  http://sucimg.itc.cn/sblog/793590b77a7c6dcc96b38d9bb3b2f268
  八十多岁的老奶奶依然坐在院子里穿针走线,这是白族扎染的工序之一。坐下来,细细了解,才知道这扎染必须先在白布上用粉笔画出图形,然后就像老奶奶一样拿针线按图缝扎成疙瘩状,再放进染桶染缸里浸染,或浸泡冷染,或温煮热染,经过一定时间浸染后再捞出晾晒,干后再放进染缸再次浸染,反复几次,方才大功告成。
  http://sucimg.itc.cn/sblog/2af98eed6e0dfdc257ca6d10500a8aa8
  因为每人缝制的手工不一,浸染的程度也不同,所以最后染成的布料花纹颜色各不相同,带有很自然的趣味和随意的艺术性。这是染成的布料在准备晾晒。
  http://sucimg.itc.cn/sblog/47defb1ae9427260268c20290cd2b423
  美丽的扎染上的枫叶图案,特别有水墨重彩的效果。说不定,中国画的墨彩效果和白族民间扎染互相影响着,也未可知。
  http://sucimg.itc.cn/sblog/920e9ad8941d1130144639ca6dc2426e
  传统的染桶,新的传统“染布缸神”符覆盖在旧的符贴上,扎染人家认为符帖可以保佑他们每次的染制都能成功。
  http://sucimg.itc.cn/sblog/4e79762ccd3c8eba5b4bdcf256cc0451
  这就是白族人用来做染料的板蓝根,还有寥蓝、艾蒿等植物,都可以用来做染料。
  http://sucimg.itc.cn/sblog/20ec937d952fad8b576867b0b9847435
  古代流传至今的手工纺织机器。
  http://sucimg.itc.cn/sblog/d5bb40184baae88d0b23011c63db599d
  厢房里操作台堆放着林林总总的工具。
  http://sucimg.itc.cn/sblog/d64f8dac38e86f34f47006a78f2c0892
  看起来很古朴笨拙的石臼、木盅等等工具。按照旧籍记载,白族扎染的主要步骤有画刷图案、绞扎、浸泡、染布、蒸煮、晒干、拆线、漂洗、碾布等,其中主要有扎花、浸染两道工序,技术关键是绞扎手法和染色技艺。染缸、染棒、晒架、石碾等是扎染的主要工具。
  http://sucimg.itc.cn/sblog/77a7d2f6fa9afdb8ecd2e1fd07aed38c
  典型的白族人家小院。
  http://sucimg.itc.cn/sblog/a6524d1e01b982d8fcac4b596cc54339
  我们还动手玩了把缝扎手艺,因为做完整个扎染成品需要3-4个小时,我们时间不够,只能小做体验就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走出扎染小院,我们前往挖色集市。
  http://sucimg.itc.cn/sblog/d7eb6669fae451b95e0f29ed68554a59
  挖色集市位于洱海边的挖色小镇,每逢5、逢10,众多山民们就赶鸡牵羊肩背手提的把自家的农副产品带到集市上来交易,整个市场里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也是观察感受白族风情的好地方。
  http://sucimg.itc.cn/sblog/e275ece4fe91581c7e9d18c2417b9c58
  白族大妈面前摆放着蔬菜和萝卜,脸上的笑容洋溢着简单的快乐。
  http://sucimg.itc.cn/sblog/a0ef3d38abbf11bd2ac71a739bc99dfe
  卖出自家东西,也挑选家里缺少的东西。
  http://sucimg.itc.cn/sblog/a63d22396ea8dd56c1da0367d13b4663
  遇见熟人,站着聊上一阵子,说说家长里短。
  http://sucimg.itc.cn/sblog/c85595b47a6474310868cfa0210e270e
  逗逗好久不见的邻家娃娃。
  http://sucimg.itc.cn/sblog/143c1eed157527907af097fda23b25c6
  http://sucimg.itc.cn/sblog/545211762fdde6cafa78dce6bb907cdf
  离开集市,往前15公里就是双廊,双廊渔村这些年火的不行,从村口徒步穿过小镇,到处是建设中的客栈酒店,人流拥挤,一地泥泞。也许,咱来的不是时候吧。
  http://sucimg.itc.cn/sblog/9367a899c8e8943d43d3067d749fc073
  三艘小木船。好不容易在洱海边有这么安静的画面。
  http://sucimg.itc.cn/sblog/dd0ebaf8ef35dc711eb8c7d23b5db5e5
  登上镇外的山坡高处,俯瞰整个双廊,透过炊烟看到的是延伸进洱海的半岛,还有远处的那座小小的“南诏风情岛”,没有上去,据说是专门为游人打造的景区。
  http://sucimg.itc.cn/sblog/5f58c6f54beded0098aba3c60736658f
  站在镇外,眼里的双廊才有了传说中的美好和安静。
  http://sucimg.itc.cn/sblog/223409993d0c98ca9a435448c9dc008d
  一面临洱海,三面环山的双廊,一直被形容为“大理风光在苍洱,苍洱风光在双廊”。
  http://sucimg.itc.cn/sblog/0f9283e0dff6cc8d4e461c23a3cea4b2
  镇里那些古老的白族民居建筑,有很多保存不错,雕梁画栋,极具特色。
  http://sucimg.itc.cn/sblog/69d9d11034cc2395d04565bf796132ef
  日近黄昏,来到喜洲镇的海舌公园。海舌公园是洱海西金河村向北延伸的一条狭长的半岛。东西宽五十多米,南北长一千多米。因为样子很像一条伸入海中的长舌头而得名。
  http://sucimg.itc.cn/sblog/3961a97da67ec7b475a08a701f655fcc
  海舌公园基本没有太多人工的痕迹,原生态的湿地环境,吸引了很多的野生禽鸟来这里栖息。
  http://sucimg.itc.cn/sblog/fac99d9d4ff4d426a51f6a5a307be2d7
  荒草萋萋,水波荡漾,芦苇摇曳,杨柳依依,鸥鸟嬉戏。
  http://sucimg.itc.cn/sblog/e9f569215cba283d446d9100d812e7f3
  长的像啄木鸟的戴胜鸟,在树枝上东张西望。
  http://sucimg.itc.cn/sblog/c1a6b9b16f60ef78a5db977d044ab44f
  珍稀水禽紫水鸡。
  http://sucimg.itc.cn/sblog/df83b713de5bd7dba47a2ffdcdf85106
  抬眼碧水间,有一叶轻舟悠悠的漂过,消失在视线之外。
  从大理回来,年已岁末,新旧交替,又经历了很多的事,从马航失联到台复兴航空失事,最后是亚航失事,再演多少亲人离散悲剧。借由爱走近仰望的天上,却又将因为误解迷失方向。或者,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人生不过如此。
  -----------------------------------
  【大理扎染】扎染古称"绞缬",是我国一种古老的纺织品染色技艺,大理叫它为疙瘩花布、疙瘩花。因主产地在大理,染布者大多是白族,故尔人们又把它叫做大理扎染、白族扎染。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周城村和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的大仓、庙街等地至今仍保留着这一传统技艺,其中以周城白族的扎染业最为著名,被文化部命名为"民族扎染之乡"。(资料来自网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大理慢时光:走白族人家看周城扎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