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声跌落在映月池中----杨树兴(白族)
箫声跌落在映月池中杨树兴(白族)
最近,我在家中整理书籍时,一张我和学生的集体合影从书中滑落下来,勾起了我十七、八年前跟学生到云南巍山巍宝山秋游的一段往事。
那是金秋时节的一个星期六早上,天刚蒙蒙亮。65班40多名同学在我的带领下,坐着大货车从学校出发去巍宝山游玩。我们一路上嘻嘻哈哈,有说有笑,唱着动听的歌,犹如一群刚出笼的小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奔驰。一个多小时后,汽车抵达山门停车场。我们迅速下了车,拿着大家拼凑的大米、鸡蛋,购买的蔬菜、肉食和饵丝,朝着龙潭殿进发,到达龙潭殿安顿好住宿后,大家便七手八脚地抱柴、涮洗锅碗瓢盆、炒杂酱、烧水、烫饵丝。
吃过早餐,我们从前山的龙潭殿出发,途经后山返回住地。一路上,先后游览了青霞宫、斗姆阁、长春洞等几个景色优美的景点,我还用索尼相机给同学们拍了几百张照片。回到住地吃过早饭,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我于是和同学们找来一些山藤,编成一股粗粗的大长绳,在龙潭殿门口跳起了大绳。伴随着大绳的上下飞舞,同学们个个争先恐后、兴高采烈地跳了起来。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在寂静的空山中久久回荡……最后,大家直跳得面红耳赤、汗流浃背、气喘吁吁,方肯罢休。
随后的时间,我们又一起到龙潭殿对面的山坡上拔野姜。据知情的同学们说:熬出来的野姜水可以用来洗头,并且洗出的头发还能乌黑发亮呢!于是,同学们便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一饼饼的野姜足足拔了两手提袋。还有的同学看到高高的鸡簌子树上,结着白里透红的一团团、一簇簇的果实,忍不住嗖嗖地窜上几丈高的大树,摘了几塑料袋鸡簌子。这种果实,不仅外表好看——白里透着红、红里透着白,熟透了的就更好看了,整个果实红红的、软软的,吃起来甜咪咪的。于是我一口气吃了20多颗,尽管肚子吃得涨涨的,还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巴,还想再吃。现在回想起来,那真是无上的美味啊!
吃过晚饭,碗筷收洗毕,已是晚上八点多钟。这时,月亮已经升起来了,圆圆的月亮像个银盘似的,挂在碧蓝碧蓝的天空上。在同学们的再三请求下,我只好领着他们前往映月亭赏月。到了映月池畔,我们凭栏俯视池水中的圆月,月亮就像一块洁白无瑕的美玉,静静地沉淀在池水中,皎洁的月光播撒在每一个人的身上。此时此刻,我不禁想起了北宋大文豪范仲淹《岳阳楼记》里的“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的句子来了。
正当我们沉浸在月夜美景中陶醉的时候,一阵阵婉转、悠扬的洞箫声如天籁之音,划过寂静的夜空,从身后万顷松涛中飘进了我的耳鼓。几分钟以后,一个四十多岁道士模样的汉子,双手握着一支长长的洞箫,站在“青霞在望”石牌坊下面的石楼梯上,正专心致志、如痴如醉地吹奏着乐曲,曲调十分婉转、悠扬。伴随着一支支乐曲,从箫孔中倾泻而出,我的心旌也随着曲子摇荡摇荡……我从一支低沉、哀婉的曲调中,似乎听出了眼前这位白白净净的道士不平凡的身世以及对生活的无奈。听到这里,我的鼻子一阵阵酸涩,到底让我同情起他来了。
就在这时,不知从何处飘来几缕疏淡的云彩,遮住了先前一度皎洁的月光。我们只好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映月亭,沿着长长的石蹬回到了龙潭殿,洗脚上床睡觉。不一会儿,和我同宿舍的几位男生就进入了梦乡。而我却翻来覆去,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睡。于是,索性坐在床上,听了一夜的万顷松涛声。第二天,我和同学们痛痛快快地游玩了一天。吃过晚饭,我们便驱车回到了学校。
这段秋游的往事,虽然过去十七、八年了,但是在龙潭殿门口跳大绳,在灌木丛中拔野姜,上树采鸡簌子,到映月亭赏月的情景,还历历在目;那一曲曲如泣如诉,令人荡气回肠的洞箫声,还时常在我的耳畔回响;那位不知姓甚名谁的道士的不幸遭遇,还时时叩击着我的心扉。
(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校园作家协会会员、大理州作家协会会员)
通联:云南巍山县庙街镇白龙桥中学(672403)
电话:158777.........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