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风花雪月 发表于 2015-4-28 14:07:05

冯杨丽:我和核桃的不解之缘

  27岁的冯杨丽是大理州漾濞县顺濞镇瓦窑村的一名大学生村官。谈到自己的工作,冯杨丽常说“既然都来到了农村,总要留下点芳香,收获些‘核桃’嘛。”平平淡淡的一句话,却说出了她与核桃的不解之缘。
  初来乍到,基层生活很给力
  冯杨丽没在农村生活过,对于农村也没有什么深刻的认识,来到瓦窑村后才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当基层生活单调与艰苦。但下定决心要在基层干出一番名堂来的冯杨丽,迅速适应了农村的生活,这个女孩渐渐融入农村的沃土,回报乡亲的种子开始在她心里生根发芽。一年多的村官工作,让她挑得起担子,弯得下身子,站得了讲台,下得了田野。当朋友同学在朋友圈秀美食、晒自拍、炫旅游的时候,冯杨丽的相册里则更新了村里新铺的一段水泥路、扶贫单位为村新添置的一批桌椅板凳。冯杨丽说:“在农村的日子让我不再像从前那么浮躁,也不会嫉妒,我为朋友的开心而开心,我更为我们村一步步变得更好而感恩。”基层生活一点点地雕琢着年轻的心,让冯杨丽的生活变得充实起来。
  事无巨细,工作也是蛮拼的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冯杨丽却从中找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平时她努力配合村干部,当好参谋助手,及时反映村情民意,积极为工作出谋划策,为村民排忧解难。只要她在,村民来办事一定有热乎乎的开水喝,有亲切的笑脸迎接,有满意的答复。为了更好地带动群众致富,她结合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凡是关于核桃种植的教育课件她都细心收集整理,并及时反馈给村党支部,帮助大家认真学习。
  一次在低保入户调查工作时,冯杨丽被乘坐的摩托车的排气管烫伤,腿上留下了消不去的伤痕。这个坚强的女孩子却说:“我的村官工作就如这个烫伤过程一样,起初让我经历磨难、挫折,最后得以蜕变,在我的人生经历上留下一块与众不同的烙印,它告诉我成长是要学会付出,不是每天穿梭在城市建筑之间却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意义,不是拿着大学毕业证学位证在各大公司中奔跑却满心的抱怨,成长是在农村的一小块土地上,带着真心为农民办好每一件实事。”
  穿针引线,就爱“中国好核桃”
  漾濞县是远近闻名的“核桃之乡”,冯杨丽所在的瓦窑村盛产的“紫心核桃”更是核桃中的优质品种。以前由于交通不便,优质的核桃无人问津,村民们也都是依靠自产自销。虽然不是专业人士,冯杨丽也发现了小核桃的大商机。怎么把村里上好的核桃卖出去,成了她与村干部们常常讨论的话题。2014年5月1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漾濞县瓦窑村紫心核桃专业合作社成立,瓦窑村成为大理州首批开展“合作股份”试点村之一,真正实现了集体经济的从“零”到有。紫心核桃专业合作社实行合作股份制,55%的利润分红作为村党总支部、村委会村级公益事业基金,用于解决“空壳村”问题,其余45%作为合作社成员利润分红。以此提高了全村群众核桃收入。
  为了更好地打开市场,冯杨丽村与合作社的成员们一起动脑筋想办法。在多方努力下,2014年底合作社开设了淘宝网店,顺利迈开了 “紫心核桃”品牌培育宣传的新一步。通过多渠道销售的尝试,过去价格低廉的紫心核桃,现在普遍卖出了高价,有效实现了当地群众增收。2014年合作社销售紫心生态核桃3吨多,销售额10.8万元,实现利润1.4万元。冯杨丽自豪地说:“下一步,我们村会继续争取各级各部门扶持资金,以后瓦窑村合作股份经济组织一定可以发展得更好!”(漾濞县委组织部 张颖)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冯杨丽:我和核桃的不解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