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市基本情况
大理市是大理白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苍山国家地质公园”和“中国十佳旅游休闲城市”等多顶桂冠于一身。http://www.dalitravel.gov.cn/news/imgdali/dls001.jpg
一、自然地理
大理市位于云南省滇西中部,总面积1815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1278.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0.5%;坝区面积286.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5.8%;洱海水域面积25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3.7%。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最高点4097米(苍山玉局峰),最低点1340米(太邑乡坦底摩村)。
大理市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类型,年均气温14.9℃,年日照时数2227.5小时,年降雨量为1051.1毫米,年均无霜期228天。同时还以风高著名,故有“风城”之称。
境内的苍山洱海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苍山是大理市的绿色生态屏障,属横断山脉云岭余脉,由19座南北走向的山峰组成,平均海拔3782米,全长48公里;洱海是我国著名的七大淡水湖泊之一,素有“高原明珠”的美称,南北长40.5公里,东西宽3至9公里,最大水深20.7米,平均水深10.2米,蓄水量30亿立方米。
http://www.dalitravel.gov.cn/news/imgdali/dls002.jpg
大理古城
二、历史沿革
大理市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代,大理地区就有白、彝等民族的先民繁衍生息。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设置叶榆县,隶属益州郡。唐宋时期,大理相继建立过南诏、大理国两个地方政权。元、明、清时期,先后在大理设置府、路及太和县、赵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设大理县、凤仪县、下关市。1958年9月,并三县(市)及漾濞县为大理市。1960年底撤销大理市,恢复大理县、下关市、漾濞县,将凤仪县划归大理县。1983年9月,撤销大理县、下关市,合并组建为大理市。2004年1月,原洱源县江尾镇、双廊镇划入大理市,江尾镇更名为上关镇。
三、民族人口
全市辖10镇1乡、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共有111个村委会、31个社区居委会。
大理市是以白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区,市内共有25种民族居住,白、汉、彝、回等为世居民族。2010年末,全市总人口607478人,其中白族人口412103人,白族占总人口的67.84%。
四、资源条件
位处枢纽 大理市地处云南省滇西要冲,曾经是我国“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要中转站,在云南省处于承东启西、连北接南的优越位置,长期就是滇西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是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的滇西枢纽,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
气候宜人 大理四季如春,气候宜人,空气洁净,加之拥有得天独厚的高原湖泊洱海和生态屏障苍山,形成了特别适宜人类居住和发展的地理和气候环境。
http://www.dalitravel.gov.cn/news/imgdali/dls003.jpg
大理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风光秀美 大理有山、有水、有古、有新,苍山洱海与大理古城、崇圣寺三塔融为一体,雄山秀水与白族风情完美结合,使大理市集中了诸多风景名胜。
资源富集 风能资源独特,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矿产资源丰富,有驰名中外的大理石大型矿床等。水资源丰富,有淡水湖泊洱海,还有丰富的苍山泉水、地下水和温泉。生物资源丰富,有“植物宝库”之称,生物资源开发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旅游资源独特丰富,具有集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三位一体”的优势。
文化独特 大理在云南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唐宋时期先后建立南诏、大理国两个地方政权相继延续500多年,历史上曾经是云南乃至更广泛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这里又是白族文化资源富集和多民族文化交融发展之地,中原文化、异域文化与本土文化在这里碰撞、交流,形成了灿烂的南诏大理文化和特色鲜明的白族文化,展现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璀璨的人文景观,全市现有53个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崇圣寺三塔、太和城遗址(含南诏德化碑)、喜洲白族古建筑群、元世祖平云南碑、佛图寺塔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经济社会发展
2010年(“十一五”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75.78亿元,年均递增11.74%,绝对值比规划目标148亿元超过27.78亿元,提前2年完成规划目标;财政总收入完成22.23亿元,年均递增20.58%,绝对值比规划目标14亿元超过8.23亿元,提前3年完成规划目标;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349.92亿元,年均递增24.8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801元,年均递增11.9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408元,年均递增9.36%。
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1997年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两基”成果不断巩固和提升。相继荣获“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1996年3月)、“全国双拥模范城”(连续四次)、“全国文化先进市”(1998年5月)、“全国体育先进市”(1998年10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998年10月)、“全国科普示范城区”(2004年10月)、“最佳中国魅力城市”(2004年10月)、“全国绿化模范市”(2007年12月)、“省级文明城市”( 2008年12月)、“省级卫生城市”(2008年12月)、“省级先进平安市”(2009年1月)、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09年9月)、“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2009年12月)等荣誉称号。全市建成区面积达4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55.6%。
【“三区”简介】
一、大理省级经济开发区
大理省级经济开发区位于大理市东部,成立于1992年底,按功能规划为天井商贸旅游片区、凤仪仓储区和上登工业区三部份。2000年11月底,省人民政府批准大理经济开发区同时为省级大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规划建设生物制药、绿色食品加工和新材料生产三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近年来,大理省级经济开发区以产业开发和海东新城区建设为发展方向,坚持把培植新型工业、壮大产业支撑体系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关键和重点工作来抓,扶优扶强骨干企业,培植壮大优势产业,建材、印刷、食品、建筑等行业迅速发展。全区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全区已形成天然药业、绿色食品加工、印刷包装及烟草配套产业、仓储物流、建筑建材以及旅游服务业和房地产等多行业发展的良好格局,初步形成较具活力的高新技术产业群。
大理省级经济开发区辖天井办事处、满江办事处和海东镇,全区共有12个村委会和6个居委会,总人口91037人,其中农业人口44770人。
2010年,全年完成生产总值26.71亿元,同比增长15%,占全市的15.2%,财政收入完成5.2亿元,同比增长32.69%,占全市的23.6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07亿元,同比增长33.39%;上划收入完成21296万元,同比增长31.68%;工业总产值完成34.15亿元,同比增长20%,占全市的17.08%;财政支出2.82亿元,同比增长48.9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2亿元,同比增长38.8%。
二、大理省级旅游度假区
大理省级旅游度假区于1993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为正县级行政机构,享受地、州一级经济管理权限,位于大理苍山洱海风景区内。建区多年来,按照“高起点、多功能、国际化与民族特色相结合”以及“统一规划、分步推进、滚动发展、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开发原则,以全省旅游二次创业综合改革发展试点为契机,以旅游产业开发和打造旅游精品为方向,在招商引资、旅游文化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资本运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成功引进了国内外投资者,建成了亚星大饭店、苍海高尔夫球场、洋人街中心广场、感通别墅、银海大理山水间等一大批项目;利用区本级资金建成了“天龙八部影视城”,即将完成喜洲古镇保护与开发项目;实施了绿玉小区、学府小区、文献小区、感通片区、影视城片区、三月街片区、高尔夫球场片区、三塔片区等新区的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白鹤溪带状公园、文献楼及文献广场等一批公益性设施,使新区建设与大理古城功能相互协调、相互统一、优势互辅、资源共享。
大理旅游度假区辖大理镇,全区共有18个村委会和5个居委会,总人口94313人,其中农业人口72067人。
2010年,全年完成生产总值9.87亿元,同比增长18.79%,占全市的5.6%,财政收入完成2.07亿元元,同比增长23.33%,占全市的9.3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74亿元,同比增长29.22%;上划收入完成3326万元,同比减少0.42%;财政支出1.41亿元,同比增长54.1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31亿元,同比增长35.18%。
三、大理创新工业园区
凤仪作为我市工业产业聚集区、物流园区和滇西中心城市建设的第三城区,是大理市工业经济和城市拓展的核心区和关键点,自2003年启动工业园区建设以来,大理创新工业园区管委会及凤仪镇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和仓储物流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城市和工业发展空间,大理创新工业园区被命名为全省十个优秀工业园区。
2010年5月,为加快凤仪开发建设工作,进一步理顺大理创新工业园区与凤仪镇的管理体制,市委、市人民政府创新机制,充分授权,确立大理创新工业园区管委会在凤仪开发建设的主体地位,由大理创新工业园区管委会制定科学的开发规划和目标任务,全面负责凤仪片区开发建设和社会事业管理工作,将凤仪建成大理滇西中心城市的产业支撑区和大理市第三城区。
大理创新工业园下辖凤仪镇,共有14个村委会,总人口63079人,其中农业人口56833人。
2010年,工业总产值完成63亿元,占全市的31.5%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38亿元,同比增长20%。
【产业发展】
多年来,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抓规划、打基础、建园区,新型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文化旅游业实现提质增效,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居住产业发展势头喜人,城市形象和品位明显提高。
http://www.dalitravel.gov.cn/news/imgdali/dls004.jpg
风力发电站
一、新型工业
积极实施“大投入、大产业、大企业”战略,按照工业先行、产业先扶、保障先优、招商先谈、土地先划、财政先投、人员先保、力量先足的要求,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优先发展新型工业,突出烟草烟辅、汽车机械、食品饮料、水泥建材、轻工纺织、电力、生物制药、新能源等八大市域特色支柱产业,工业企业规模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培植壮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69户,产值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达16户,大理市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为“云南省工业十强县”,大理创新工业园区被命名为“云南省十个优秀工业园区”之一。
二、文化旅游业
(一)基本情况
以实施苍洱旅游综合改革发展试点为契机,深入推进旅游“二次创业”,坚持走文化和旅游相结合的路子,加快实施“以旅活市”战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相继建成航空、铁路、高速公路和内湖航运的立体交通网络和便捷的通讯系统;打造旅游新品牌,推出大理风光、大理文化、大理民俗、大理苍洱一日游、二日游和多日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展示节庆文化,不断增强“三月街民族节”、“开海节”、国际“兰花?茶花博览会”品牌影响力;推出旅游新产品,以大理石工艺品、周城扎染、刺绣、木雕、草编、雕梅、乳制品、下关沱茶等为代表的民族特色旅游产品日益增多;丰富旅游新内容,白族三道茶歌舞、洞经音乐、大型歌舞《蝴蝶之梦》、天龙八部影视城《抛绣球》等节目深受游客喜爱;建成大理海湾国际酒店、苍山大索道、鸡足山旅游公路、“希夷之大理”实景演出等项目并投入运营,下关文庙恢复重建、大理感通国际养生度假小镇、大理论坛等项目有序推进,大理王宫、喜洲旅游文化创意园、大理世博城等项目进展顺利,为旅游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逐步实现由观光游向度假休闲游的提升转变,使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逐步向“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国际旅游圣地的目标迈进。“绕三灵”、白族民居彩绘、周城白族扎染、大理“三月街”、下关沱茶制作技艺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理石制作技艺、白族刺绣技艺和洱海鱼鹰驯养被公布为云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0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90万人次,同比增长7.08%,其中,接待国外游客30.81万人次,同比增长10%;旅游社会总收入达46.21亿元,同比增长10%。
三、现代商贸物流服务业
(一)基本情况
充分发挥大理区域经济中心城市聚集效应,加大下关、大理古城、凤仪、大理经济开发区商业中心建设力度,培育特色市场和大型专业市场,搭建商贸物流新平台,建设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和专业化物流服务网络,加快构筑以大理为中心的滇西城市群物流核心圈,重点发展建材、汽车、轻纺、农资、木材、药材、水果、蔬菜、花卉、粮油副食等一批规模化、集约化专业批发市场。凤仪现代物流仓储区初具规模,市场辐射力进一步增强;配送中心、连锁经营、仓储商场、乡村便民超市等新型物流企业迅速发展;电子商务、金融保险、中介咨询、家政服务等新型服务业不断壮大。
(二)批发市场、大型超市及商贸街
登龙蔬菜批发市场、紫云小商品批发市场、大理建材城、大理水果批发市场、大理鸿元钢材市场、金山铝合金金属材料市场、天马装饰材料批发市场、大理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等年营业额5000万元以上的批发市场,沃尔马超市、民生超市、天城大卖场、万德福购物广场和四方街超市等大型超市,大理古城复兴商贸街、下关鸳浦街、紫云商贸街、兴盛商业城等步行商贸街。
四、现代农业
(一)基本情况
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夯实农业发展基础,调整农业经济结构,转变农村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以建设现代生态农业为目标,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特色花卉、优质米、核桃和乳畜业等农业高效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做大做强东亚乳业、来思尔、娃哈哈等农产品龙头企业,走出了一条“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发展新路子。实施土地整理、农田水利、烟水工程建设,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1.8万亩。整合各类资金,完成20个省级、3个州级、64个市级新农村示范村和25个“千村扶贫”村建设,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二)农特产品
大蒜、大荚豌、小葱、鲜食玉米等无公害蔬菜,杜鹃花、茶花、兰花、大青树等特色花卉苗木,乳牛、野猪、鸵鸟、黑熊等特色乳畜品,冬桃、猕猴桃、红豆杉、泡核桃等优质林果。
五、居住产业
(一)基本情况
把加快城镇居民住房建设作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思路,通过深化城市职工住房体制改革,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因素,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开发建设了满足不同住房层次消费需求的住宅区和度假小区,增强了居住产业的外向度和吸引力,宜居城市品牌进一步打响。大理市城市人均住房面积由2003年的29平方米增加到2010年的35.27平方米。
http://www.dalitravel.gov.cn/news/imgdali/dls007.jpg
下关市区俯瞰
(二)规模以上住宅小区
龙泉组团、颐园小区、花韵蓝湾、纳思花园、感通别墅、大理国际城、洱海庄园、山水清城、山水丽都、银海山水间、河畔人家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