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专家建言城市化:武汉应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背景中国人多地少,当前正面临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和中国的发展息息相关。中国经济在经历30多年高速发展之后,如何统筹城乡,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已刻不容缓。
20日至21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等院校专家组成的“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发展战略研究项目”调研组对我省城市化发展道路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发表了自己的真知灼见。
访谈嘉宾
徐匡迪:中国工程院名誉院长、院士
周干峙:两院院士
邹德慈:中国工程院院士
钱易: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
何建坤:清华大学教授
吴志强:同济大学教授、2010上海世博会总规划师
访谈人:记者 邓洪涛
武汉应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周干峙:在我印象中武汉是一个特大的、落后城市。这次调研后发现,武汉真变了,无论是从城市的功能、结构、生活、城市的形态等等各方面,武汉成了我们国家第一个特大城市。
何建坤:参观光谷后,我觉得湖北科技创新的原创性和科技成果产业化解决得比较好,有特点,很多高新科技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徐匡迪:武汉的优势在科技、教育、人才,高校研究机构的人数仅次于北京、上海。现在这个优势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了,比如光谷,已经开始走向全球。中央提出把湖北建成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在促进中部崛起的规划里面又明确提出武汉是一个支撑力量。2010年国家重点功能区划分的时候,又把武汉作为中部城市群的支撑点。
邹德慈:我非常看重武汉。从明代以后,汉口发展起来了。过去中国只有两个城市前面加“大”,一个是大上海、一个是大武汉。大武汉不一定人口规模最大,用地规模最大,而是在我们国家的地位“大”。因为武汉在当中,东南西北都可以联系。武汉应该成为国家的中心城市。如果中部应该有一个国家中心城市,那非武汉莫属。
城市竞争,不再是“单挑”
吴志强:城市发展到今天,竞争不是单个对单个,单体是无法崛起的,而是一群对一群,比如长三角群和珠三角群。城市群之间有很好的合作机制。所以武汉“1+8”城市圈是非常重要的。
邹德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从去年开始编制了湖北城镇化和城镇体系发展战略的规划,提出湖北省城镇化和城镇体系的布局结构。要研究湖北,不能就湖北论湖北。对湖南、江西也有一定的分析和研究。湖北处在中部的核心和中坚的地位。我的建议是,充分利用长江这条“黄金水道”,加强和东边邻居经济、物流等方面联系,促进共同发展。
周干峙:很多城市现在发展得越来越好,城市怎么配合协调是一个问题。特别是城乡这个问题,城市之间的信息沟通,有些城乡要参与到一些大的经济活动。
湖北、武汉大有希望
何建坤:和湖北的同志接触过程中,感觉大家都有一个非常好的精神状态,大家都在谋发展,而且对自己将来的发展非常有信心。感觉到湖北在战略性问题和管长远问题上下了非常多的工夫,做了深入的思考和讨论。在中部崛起当中正在探索一条新的发展模式和崛起的模式。
周干峙:武汉基础条件非常好,我相信,武汉今后可能成为中国真正的“第四极”,不仅是长江中游,而且是更大一点的范围的中心城市。
徐匡迪:湖北省城镇化进展很有特色。除了历史渊源、九省通衢以外,我特别要强调湖北省目前一、二、三产业发展总的态势比较均衡。既有工业优势,又有农业优势,土地、水、环境容量相对比东部三个极要宽松得多,湖北大有希望。在中国特色城市化的道路上一定会探索出很多好的新的经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