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风韵 发表于 2013-7-28 10:49:00

论白族的舞蹈文化特色——大理风韵

论白族的舞蹈文化特色——大理风韵

摘要 大理是一个极具民族特色以及人文气息的好地方。大理白族的人民家家养花,户户流水。在特色的民族文化以及优美幽静的自然环境下,白族孕育了属于他们的艺术文化,也创造了具有白族特色的舞蹈。这对现代舞蹈的发展以及文化的传承起了非常大的启发作用。

关键字 大理 白族 舞蹈 艺术

1、大理的简介
大理坐落在云南的中部,在这里气候温和,山清水秀,土地肥沃、环境优美。早在四千多年前,就有原始居民在大理居住。古人曾赞大理有“风花雪月”四美景,也即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大理的迷人自然风景一直以来是一大特色。
大理白族自治州,是一个以白族为主的多民族地区。境内居住包括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众多民族云集,造就了大理丰富的民族文化。
大理地方文化绚烂,民族风情浓郁。大理自古以来就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有史以来一直为各大文人骚客所喜爱,如马可波罗、徐霞客等多到此游览并写下了游记。另外,还有唐朝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吟咏过南诏的历史。
    大理文化是中原文化、藏传文化、东南亚文化及当地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悠久历史灿烂的古代文化;是中华文化链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白族人民从服饰、住居、婚嫁、信仰、习俗以及庆典节日,都充满着独特的民族情趣,这些浓郁的民族风情,增添了古城的历史文化气氛,亦更加增添了大理历史文化名城的迷人色彩。

大理风韵 发表于 2013-7-28 10:49:49


2、白族的人文风情
白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文历史。主要涉猎农业种植,水利兴修,历法、天文、医学的发展,绘画、建筑、雕刻的发展、史学的创作等各个方面。如在建筑上,中外闻名的大理三塔,虽历千余年的风雨剥蚀和地震摇撼,仍巍然屹立;在雕刻上,朝川石宝山的石窟人像,为唐宋时代劳动人民精心雕歌技艺高超,人物体态多姿、栩栩如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此外,还有大理弘圣寺塔、蛇骨塔和弥渡铜柱铁庙,以及南沼德化碑、元世祖平云南碑等建筑雕刻,都是极为宝贵的历史文物;在绘画上,公元899年张顾、主奉宗所绘的《南馏中兴国史画卷》,张胜温画的《大理面卷》,是现存的古代白族人民创作的名画,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反映了古代白族人民的高度艺术成就。
   悠久的文化传统,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艺术,孕育了能歌善舞的白族人民。
   

3、白族舞蹈的特点
白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早在秦汉至南北朝时期,已经有小部分白族人民将歌、舞、乐三者融为一体。在晋宁石寨山出土的青铜器之纹饰中有铜鼓舞、芦笙舞、羽舞、鹭舞、盘舞、盾牌舞等等。在一个铜扣饰上,铸有八人组成的歌乐舞组合图像。至今流传在山区的各种原始舞蹈种类还有鸟兽类舞蹈、踏歌舞、巫舞、踩牛舞。如鸟兽类舞蹈为无歌相伴的纯舞蹈,流行于怒江勒墨白族青年妇女中。人数不等,以步伐为节奏,以双手和身段的变化描述模仿鸟兽牲畜动作及人们采集、劳动行为。洱源西山对纯舞蹈有个专有名词叫“力格高”,老少皆喜,尤为少男少女热爱。表现内容与勒墨白族农事生产内容相同。舞蹈动作达16种。为一步插、二步插、互插、互旋转、四梅花、四相迎、五子登科、狮子纺麻、鸡反毛、老鹰展翅、前后跳、单双脚跳、快纵、搓衣洗线、羊羔吃奶、马踢脚等。
南诏、大理国白族先民开始大量吸收汉文化,中原汉人舞蹈品种输入白族地区者不少,唐宋以来大致有:耍马舞、耍狮、耍龙舞、耍麒麟舞、耍鹤舞、渔樵耕读舞、霸王鞭舞、“鹿鹤同春舞”、八角鼓舞和兵器舞等等。

大理风韵 发表于 2013-7-28 10:50:13

白族人民喜欢特定情况下进行表演。第一种是在传统节日中表演,除了与汉族相同的传统节日外,白族人民还有本主节、三月街、火把节、拜二月、石宝山歌会等二十多个。几乎月月有会“白鹤舞”、“鹿鹤同春”、“凤赶麒麟”、“耍牛”、“耍马”、“耍刀”等民间舞蹈和民俗活动都在这些民族节日进行;第二种是在农事劳动、栽种或收获季节中进行,如田家乐又称“秧赛会”,流传于大理、洱源、剑川、云龙、宾川等县种植稻谷的农村。田家乐演出一般在每年农历五月,栽完秧以后,在各村广场举行。

田家乐的表演采用白族的语言、音乐、服饰和道具。表演时鼓乐高奏琐呐曲牌,霸王鞭、白鹤舞、跑马、旱船、蚌舞等民间舞蹈穿插其间,在广场内绕行表演。扮演各种农事活动和各行各业的表演者,演唱用白族“吹吹腔”,唱词幽默生动,表演惟妙惟肖,气氛显得热烈欢快;第三种是在祭把仪式和宗教法事中表演,白族信奉巫师、本主、道教和佛教,祭祀仪式和宗教法事的活动也很多,规模最大的是本主祭祀活动。

在举行迎送或祭祀本主时,有的本主庙会跟祈求风调雨顺的“踩马”和农作物丰收的“耍牛”结合起来,边舞边唱,以唢呐硭锣伴奏,颇为热闹。除此之外,还有大理的巫舞、佛教做法事时的舞蹈、一些山区的图腾膜拜舞等都具有不同的历史背景以及特色。

大理风韵 发表于 2013-7-28 10:50:45

4、现代艺术家对于白族文化以及白族舞蹈特点的运用

白族当代舞蹈家有杨丽萍、喻良其、杨士景等。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杨丽萍。杨丽萍以孔雀舞为大众所喜爱,是为继毛相、刀美兰之后的“中国第二代孔雀王”。孔雀自古以来是一个吉祥之物,孔雀的习性、孔雀的生活,孔雀的美,在杨丽萍的孔雀中得到升华。那是一个崭新的时代,是一个让人鼓舞的时代,一个舞蹈开启了我们的一种思维,我们跟着这种兴奋,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杨丽萍浑身散发着一种大自然的味道,这就是杨丽萍给我们最初的感受。在她的舞蹈中融合了各种大自然的美,有天上云朵的自由,孔雀开屏的悠然,蜻蜓点水的宁静等等。她的代表作品有《雀之灵》、《月光》、《两棵树》原生态歌舞《云南映象》等。

《月光》,这是一个现代舞的良好典范,这个舞蹈让我们看见民族舞蹈中接近现代的部分,也由此才开始引起我们更加详细地整理我们民族舞蹈中早已具备的现代成分。

《月光》中的抽象和变形,是杨丽萍对现代舞蹈的认识和接纳,同时也是当时我们舞蹈界对现代舞的认识。清洁和冷静成为我们对月光的舞蹈理解,舞蹈的色彩给予我们强烈的感受,并且认识出月光中早已被我们忽视的一部分。我们过去太热狂地追求暖,却突然发现生命的本色是冷静的,这种发现,也一直影响着杨丽萍的舞蹈,直到今天。

由此,我们还感觉出杨丽萍的舞蹈在思想性的深入,她在思考,在思考中进入一个民族的当下状态,让舞蹈接近我们社会的理想,进入我们的社会话题。

《月光》让我们亲近,舞蹈让我们更容易地进入。那是中国美学在不断丰富的一种舞台表现,美学的不断丰富,使文艺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自己选择。

大理风韵 发表于 2013-7-28 10:51:42

《云南映象》是一台既有传统之美,又有现代之力的舞台原生态新作。杨丽萍将最原生的原创乡土歌舞精髓和民族舞经典全新整合重构,再创云南浓郁的民族风情。《云南映象》汇集了彝、苗、藏、傣、白、佤、哈尼等民族的原生态歌舞中,原生、古朴的民族歌舞与新锐的艺术构思的碰撞。全场都是原汁原味的民族歌舞元素,62面鼓的鼓风、鼓韵,120个具有云南民族特色的面具以及道具、牛头、玛尼石、转经筒等相互交错,用以表现云南各民族民间着装的生活原型。亦真亦幻的舞台、灯光及立体画面效果,更是将剧情推向了高潮。全剧由序、日月、土地、家园、神祭、朝圣和尾声雀之灵七部分组成,展现了云南少数民族对自然的崇拜、对生命的热爱。剧中的布景和灯光都使用了先进的舞美制作技术,演出服装全部是少数民族生活着装的原型。
            
《云南印象》-日月                     《云南印象》-家园
                                                                                             
《云南印象》-祈祷                     《云南印象》-雀之灵                                       
在我们一般的概念中,舞蹈是一种表演,表演舞蹈的人便是演员,而杨丽萍则无可争议的是专业舞蹈家,她在舞台上塑造了很多优美的艺术形象,然而杨丽萍却完全打破我们这种解读。她曾经所过:“我不是职业的,我本来就是白族,我是民族民间舞的传承人。跳舞是我们的一种需要,我们的另外一种形式,我们表达对自然信仰或和繁衍生殖有关系的事情才跳舞。”她最成功之处在于她的舞蹈风格又大多源于自然和真实的生活。大自然是最美、最真实、最深刻。

总结
中国舞蹈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与其它文艺形式一样,步入健康的生长状态。杨丽萍的舞蹈为我们提供了舞蹈进步的良好参照。她是天才的舞蹈学习者,能够迅速将时代给予的人文意义以舞蹈表达,观其舞,将白族独特的历史文化融入其中,提倡自然,主张原生态。有利于现代舞蹈艺术事业的发展,也验证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一潮流。



参考文献:
《白族简史》由民族出版社出版
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印象》 作者杨丽萍
《大理丛书》)——《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论白族的舞蹈文化特色——大理风韵